深信因果,才能解决问题

我们经常讲因果。若是你懂得因果,深信因果,就能解决很多问题。最起码不会患得患失,不会有这些怨和恨。怨谁恨谁呀?这都是自己的因果。心的相续也叫阿赖耶识,它是一块田地,我们在这里种下了很多善或恶的种子,这些种子不一定哪个先成熟,一旦种子成熟了,就会发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6-26

有一颗慈悲的心 能佑你平安喜乐

一个人的心 占据身体的面积 其实只有拳头大小 或者更大一些 要装载的不用太多 有爱,有慈悲,足矣 不要去记恨他人 恨是虚幻的 是无形的 驻扎在心只是 一段时间的愤怒 而没有半点得益 何不将它逐开 让爱与慈悲 填补所有空缺 心中有爱 才会像海一样 宽广、辽阔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6-26

净慧法师:想成就大事业,就要牢牢记住这八个字

人生在世,接受了来自国家、来自社会、来自师长、来自父母的种种恩惠,如果我们把生命存在的各种关系都排除掉,我们的个体生命在哪里呢?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否存在呢?可以说,离开种种因缘条件,我们个体的生命连一秒钟都不能存在。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恩,就是我们时时刻刻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6-26

擦亮洛阳的佛教文化名片

为了响应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,河南省应势而为,将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确定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之一,主动承担起国家赋予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文化使命,并支持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,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。洛阳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

来源:大河网 2017-06-25

菩提千年,人间繁华几许?

菩提岁月,人间繁华几许,转眼而逝,不过一季换一季。挽一段岁月静好,抒一时情感所依,品一壶清淡茶香。缓一时郁之愁,抒一时情之殇。人生如茶,甜苦暖凉,自品自知。繁华三千,终将尘埃落定,浮生若梦,终将俱静归尘。 生命中没有永远的精彩,也没有永远的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6-25

把家庭作为修行的道场

我和先生结婚三年了,基本上都是挨着先生的妈妈住,妈妈是菩萨,把我们照顾得很好。我下班就有饭吃,吃完饭就去做自己的事情,妈妈基本不让我 们承担一点家务,她总是说:你们上班回来很累了,我现在能做就我做,做不动再说。就这样,虽然结婚了,但我没有承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6-25

趁夏日正好,约你感受梵天净土

梵净山,原名"三山谷",得名于"梵天净土"。它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。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、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,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“古佛道场”的佛教地位。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6-23

你的脾气里,藏着你的修养和人格

水深则流缓,语迟则人贵。 你的脾气里藏着你看过的书,走过的路,甚至你的教养和品格。 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、不发脾气的人,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强大。反观其他一些人,有多少事坏在了脾气上。 坏脾气就是心魔,你不控制它,它便吞噬你。 少年林则徐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6-23

二十四节气为何被称为“第五大发明”

日前,上海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、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,在第16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历史与当下: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系列讲座中,为市民们讲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。 2016年11月30日,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

来源:解放日报 2017-06-23

彻悟大师:唯业所感,唯心所现

一切境界,唯业所感,唯心所现。即其现处,当体即心。凡在有心,不能无境。不现佛境,便现九界之境。不现三乘之境,便现六凡之境。不现天人鬼畜之境,便现地狱境界。佛及三乘所现境界,虽有优降不同,要皆受享法乐而已。三界诸天所现之境,但唯受用禅定五欲

来源: 2017-06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