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心直可贵,口快可恶
很多人说话时,特别心直口快,还老爱强调,“我这个人就是直肠子,有什么说什么,绝不遮遮掩掩”。他们往往还会这样想:我总比那些有话藏在肚子里面不说,装阴使坏的人有优点吧?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1-18

一切修行皆在修心
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老和尚。老和尚问他说:“你有没有在修行啊?”居士回答:“有啊!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,晚上也拜一个钟头,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,念佛好几百声。”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1-18

刻在心上的原则
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。在旅行中他们吵架了,一个给另一个一记耳光。被打的觉得受辱,一言不语,在沙子上写下:“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。”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1-18

学佛不是时尚,踏实修行才是正途
有些人,无论出门去做什么,总喜欢在手上拿个计数器边走边按,或者拿上一串念珠,一边聊天一边把玩,更有甚者直接将配着各色珍宝的佛珠堂而皇之地挂在脖子上,嘴里时不时地蹦出几句自己都不太明白的佛教术语。微信昵称是自己并不懂含义的藏文,朋友圈晒的是跟某某大师的合影亦或是去某地参加法会、放生的照片。聚会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炫耀一下自己的师父,名气有多么多么的大……好像不聊这些就跟不上时代潮流似的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1-18

学佛的人要欢喜一点
佛讲一切法无相,尤其在《金刚经》中,明确讲“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”。《心经》也讲“诸法空相”。既然强调无相,为什么又说成佛的人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?净土经典也讲佛菩萨“相好光明无等伦”,为什么?在解脱道上,一切无相才能空,才能证到形而上本体。相好庄严还是由功德来的,所以要修一切功德,要多跟人家结欢喜缘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1-18

比丘因色身的爱缚未能得道,尊者以神通力使其开悟
南天竺国有个男子皈依佛法,出家修道。这本是好事,但他有一种习气,喜欢经常洗澡,用酥油等物满身涂抹,一定要使身体十分洁净、香滑。在其他吃穿方面也十分讲究。总之,一句话,他非常珍惜他的肉体。可是佛门修持方法最要紧的是,必须把一切幻色妄境看清楚、看透彻,知道那些都是虚幻的、幻妄的。不能被这些引起爱憎、好乐的情绪,因为这种情绪会缠缚正智慧,令人迷而不悟。这位比丘因为有色身的爱缚,所以修了好久,竟不能证得圣……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1-17

八岁小和尚证得罗汉果 飞入皇宫开示讲法
很久以前,当时印度由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。有一次印度境内爆发传染病,阿育王担心疫情会扩大,下令阻断皇宫对外交通,并派使者前往寺院,祈请圣僧慈悲祝祷疾病早日消除、天下太平。当时僧团派出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八岁妙颜沙弥前往皇宫,为阿育王、夫人、大臣、宫女开示佛法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1-17

如何才能摆脱凡夫心,保持内心清净?
对治凡夫心,应针对其落脚点下手,也就是我们贪著的一切,包括家庭、事业等。只有减少这些贪著,内心才可能清净。《金刚经》说得好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了达事物无常、无我的本质,我们才能淡然面对,不随其所转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1-17

静心是品格
心清静、意清静,智慧即会涌现。“水静极则形象明,心境极则智慧生”,成大事者必有静气,静气催生智慧。有静气的人才有冷静,深思谋略高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1-17

佛在眼前
此偈是说,佛的肉体,也有生老病死,佛的法身是永不变化的,但是一切变化的现象也并未离开法身,一切有形无形的本性虽没有变化,但在显现作用之时有很多变化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1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