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穷富贵何来?何为大善

当佛在世的时代,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,他家里非常有钱,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「富可敌国」、「富甲天下」的形容最为恰当,因此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对他来说只是小数目而已,因为他家中珍藏了数不清的珠宝,更有金库、银库、珍珠库、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9-12

如来藏性与众生性的差别

佛的如来藏性跟我们的性有什么差别?佛是平等性,慈性悲性,无分别性,平等是视长辈如父母!视平辈如兄妹!视晚辈如子女。观众生一切入佛性,慈能给乐!悲能拔苦,佛在四谛法门中说:唯独让我的子民终生离苦得乐,唯一修出离心,就是要知道苦的根源是集来的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9-08

略述佛教丛林中的职称

丛林 一词来源于禅宗。自唐宋以来,佛教的许多宗派都一蹶不振,唯有禅宗和净土宗因简便易行而受到历代信众的欢迎。唐代高僧百丈怀海根据中国国情和禅宗的特点,制定了一整套丛林清规,在《百丈清规》中,对丛林中的职称都有详细的论述,本文现仅就丛林的职称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9-08

佛教中的“忏悔”真的有用吗

佛教相信,除了重大的如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大妄语(妄称自己是圣人)等的已遂罪,必须随业受报之外,其他的未遂罪,以及过失犯戒与威仪犯戒等罪业,均可依照佛所规定的方法忏悔。 忏悔的作用,是在毫不容情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束;是在自觉心的警惕和自尊心的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9-08

没有一朵莲花能否定淤泥

徒弟去见师父:我终于悟了!觉得今是而昨非,以前的几十年,我全错了,可以不用去想,只当那段日子根本不存在。 嗯!师父说,好极了,明天到山下的花店,买一把晚香玉回来,要走直路,不必绕路。 但不绕路就得经过风化区。徒弟担忧地说。 你去买花就是了。师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9-08

虚云老和尚:无有众生度,何从觅我人

偶拈 观空入假易,从有入无难。 有无俱尽处,切莫自颟顸。 迎头击一棒,岂容多开口。 此中微妙意,漫说无何有。 消融霜与雪,大地悉逢春。 无有众生度,何从觅我人。 念佛佛念我,念他作什么? 唯心原净土,自性即弥陀。 佛我本无二,念兹是在兹。 昔流生死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9-08

放得下,解脱自在,提得起,慈悲责任

能够放下的人,是有智慧的人,是自在的人,是解脱的人。放得下的人,首先应放下自己,其次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。所谓放下并不是没有自己,而是指没有对抗心,没有舍不得之心。能放下,还要能提得起,能够提得起的人是有慈悲的人,是负责的人,是奉献的人。能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30

留一份沉默给自己,让生活充满奇迹

沉默是一种境界,是一种面对厄运处惊不变的坦然和镇定,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宁静和自信。 诺大的世界,终究有一块地方是属于你的,没有哪一个人能代替你特定的生命位留一份沉默给自己,即使有人在说你坏话,你也大可不必反唇相讥暴跳歇斯底里,对于一个心灵纯洁有修养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29

圣严法师:苦与乐其实只是我们自己主观的感受

其实,苦与乐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心中主观的感受,并不在于身体的感受或外在的事件。例如,我出生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,而且又是兵荒马乱的时代,吃不好、穿不好,可是因为我一出生后的环境就是如此,所以并不以为苦。但是现在回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29

读诵佛经时一定要注意的10个问题

1、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,如对圣容,不可靠背交足,有失恭敬。欲读经,必先静坐片刻,默念偈云:【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。】诵经时,除双脚不可交叉外,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。 2、读经宜字字理会义解,与心相应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