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安法师:太善良被人欺负怎么办
太善良被人欺负怎么办 网友:在这个斗诤的世界里,如果太善良是会被欺负的。我们不可能百依百顺,不管是怎么样都会自我保护。怎样算是恒顺众生呢?有些人是不可理喻的。左右为难。请问法师,我们该怎么做?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17

佛弟子需要学《周易》来免过吗
在甲骨、金文之后,纸张发明之前,古代的书一般刻写在简牍上,然后用牛皮绳编联起来。孔子晚年反复阅读《周易》,以致牛皮绳都被多次翻断,这说明他研读、玩味《周易》非常勤奋、深入,所以才能作出《十翼传》来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17

合理的舍弃 才能得到更好的幸福
有一只狐狸,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,枝上结满了诱人的葡萄。 狐狸馋涎欲滴,它四处寻找出口,终于发现了一个小洞,可是洞太小了,它的身体无法进入。 于是,它在围墙外绝食六天,饿瘦了自己,终于穿过了小洞,幸福地吃上了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17

如此才不负出家一场
在佛陀的众多弟子中,难陀尊者容貌端严,仪表堂堂,具备三十种相好。此外,难陀尊者还是佛陀的异母弟。刚出家时,尊者尚能精勤修持,摄守六根;可时间久了,难陀便觉得修行不光清苦,且很枯燥,一点情趣都没有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17

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
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,身为一个在家居士,乃至出家人,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,皆有佛门中的规矩。因此身为佛弟子,都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当而得体的称呼法,方能彰显内心的恭敬,从而得到佛法的利益。 一般我们称呼出家师父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16

乐观不是比中观更好吗
很多人的乐观是属于盲目乐观,是不稳定的。按照佛法观点,一个人只有见道后才能真正乐观。故初地名为欢喜地,乃因大梦初醒,见到世间真相而欢喜踊跃。而在见道以前,在修行还没有把握之前,都没有资格太乐观。因为人生还有太多的烦恼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16

谁偷了佛祖的念珠
有个寺庙,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。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。 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,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,都可以光大佛法。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。老住持问7个弟子:你们谁拿了念珠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16

真正的风景,都只在人心
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。 因此,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社会问题,也是人心治理的关键。 对于年轻人来说,心能静下来,才华和潜能才能发挥出来,不然,一切的才华反而将束缚人的发展。 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,它创造了快乐,也创造了痛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15

人生,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
人生,是一个不断苏醒的过程。这个世界层层叠叠地向我们展开,这一刻迷离的面目,下一刻就会清晰;这一刻不能宽恕的人,下一刻就会原谅;这一刻不能接受的事实,下一刻就会变得理解。是的,就这样,我们不断消除着自我的狭隘、偏激和片面,一点点苏醒着,活到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15

心存善念,温暖世界
善良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,它照亮的,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。 一个行善的人,心底的月亮,已经超越了常人,升起在尘世寥廓的江天之上。 它洞照的,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良心,以及灵魂的纯净度。这样的大善,看起来,似乎只是对被救助者境 遇的改变。实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