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 不要着相修行
修普贤行愿法门,发广大的菩提心,尽虚空、遍法界,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,这样地去行持,不说断自烦恼,而自烦恼自然就能够灭除尽无余。以甚深广大的菩提心,尽未来际帮助众生,不需要刻意地去断自己的烦恼,烦恼自然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9

起嗔怒心会引起的三种过患
起嗔怒心会引起的三种过患 第一是心远离安乐。一个经常生起嗔恨心的人,他的意识是不安宁的,总是烦躁不安的,情绪不稳定,这个人的身体相应的也就会比较差。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下来身体就有七万二千条脉,自然规律就是每一天会坏死两条。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9

得遇善师令我们免受沉沦之苦
过去世尊与众多弟子都是靠着双脚,一步一步迈向弘法之路,沿途随缘教化无数。一日正好走到河边,佛陀便请随行弟子取约一拳头大的石头,投入水中,并问弟子:石头是浮在水面上,还是沉入水中呢?弟子回答:石头沉入水底。世尊则说:石头会沉入水中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9

五福临门的因是什么
福报有很多种,但都离不开五福。故很多人都祝福:五福临门。我们看到别人,应该为他祝福才是。 或时看见别人荣华富贵、食丰财广、有福有禄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8

涅槃与往生二者的区别
根据《佛光大辞典》的解释:所谓命终时生于他方世界,通常以往生为死之代用词。往生一词,就广义而言,通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,然至弥陀净土之说盛行后,主要指受生极乐世界。一般分为极乐往生、十方往生、兜率天往生等;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8

如是修五门行
复有五种门,渐次成就五种功德,应知。 何者五门?一者近门,二者大会众门,三者宅门,四者屋门,五者园林游戏地门。 此五种门,初四种门,成就入功德;第五门,成就出功德。 入第一门者,以礼拜阿弥陀佛,为生彼国故,得生安乐世界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7

如何是“开悟”
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:诸佛法印,可得闻乎?达摩云:诸佛法印,匪从人得。 慧可说:我心未宁,乞师与安。 达摩说:将心来与汝安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7

保持虔诚的心
以前有一个人,他心里面想做一个小佛像,放在路边,如果大家都能够看到能升起恭敬之心不是非常的好吗?所以他就做了一个小佛像放在路边。 有一个人从路上经过的时候刚好在下雨,他想这个小佛像在淋雨,这是泥塑的,不是会坏掉吗?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5

只看到挥杖鞭策的外相,见不着无相的慈悲
有一天,一头迷路的鹿跑进高山寺境内,明惠上人看了连忙说道: 哪里来了一头鹿,快把它赶出去!他不但召唤弟子们驱除,自己也拿起拐杖赶鹿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5

低头走上坡路
每天,从单位大门口的一座桥上经过,一直感觉稀松平常。 直到有一天,看到一位推着满车货物的三轮车主,他低着头,身体前倾,很吃力地推着有些倾斜的车子,很缓慢很艰难地往前走。我有些诧异,如此硕壮的小伙子为何如此吃力?这才慢慢打量起这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