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心见性 顿悟成佛

佛祖释迦牟尼佛说,人人都是佛,都可以成佛。什么是人、什么是佛?人是迷路的佛,佛是觉悟的人。当你觉悟了,就是佛了。佛法八万四千法门,有禅宗的顿悟法门。禅宗顿悟法门,适合有累世修行经历,悟性高的修行者。禅宗又名--佛心宗摄持一切乘。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,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4

佛教的人我相处之道

佛教徒的人我相处之道? 人与人相处,布施及喜舍即是最好的人我之道。人际间的冲突、矛盾,都在于大家只顾及自我的立场,忽略了对方的需求,因此,造成彼此的怨恨及诤论不休。 佛教的人我相处之道,本着护念众生的柔软心,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,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4

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

对多数没有佛教信仰或不曾接触过佛教的人来说,佛教似乎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。事实上,佛教和国人的关系不仅非常密切,且源远流长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3

一村菊花

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颗菊花,第三年的秋天,院子里成了菊花园,香味一直传到山下的村子里。 凡是来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道:好美的花儿啊! 一天,有个人开口向禅师要几颗花种在自家的院子里,禅师答应了。他亲自动手捡挑开的最鲜、枝叶最粗的几颗,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3

佛像脏了能否清洗

佛像有铜雕、纸画、木刻、石刻等各种材质,工匠的手艺又精巧、粗细不同,但我们见到佛像时,想到的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教法与智慧,把它应用在生活之中;这是一种尊重,而非以盲目崇拜偶像的心去面对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3

“慎”且慎者有度

心中有“人”,不以人为本,慎用就成了不作为的“懒政”。于书画者而言,为艺治学也要讲究“慎”字,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,也是一种治学的方法和为艺的态度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2

善于智慧,才能正确的处理问题

在处理事情时,要洞悉原委真相,把握本症结所在,对症下药,才能解决问题。我们要守住的不仅仅是住家的大门,更重要的是守住自己智慧的心门。我们要善于用智慧来自如地开启我们的心门,这样才不会做出愚痴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2

佛教术语之观音义疏记

观音义疏记,凡四卷。宋代知礼撰。又称观音经义疏记、观音别行疏记、别行义疏记、别行疏记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。内容注解智顗之观音义疏。与观音玄义记同为阐扬天台性恶法门之要书。其注释书有观音经义疏记科一卷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2

学会放下,人生才精彩

放下是一种解脱、一种顿悟;放下是心态的选择,是生活的智慧。学会放下,压力、烦恼、敌人、痛苦等自会减少很多。学会放下,人生才精彩。 一.放下压力累与不累,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,开心的,不开心的,都在心里安家落户。心里的事情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8-01

做人淡而久香,不争,不俗

花淡故雅,水淡故真,人淡故纯 生活不是战场,无需一较高下。人与人之间,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;心与心之间,多一份包容,就会少一些纷争。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,判断一件事的对错。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,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7-07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