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佛教起源的社会背景
众所周知,佛教起源于印度,是印度王子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悟道而创立的。可大家是否知道佛教产生的社会因素是什么?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10-10

佛教的圣花——莲
自古以来,关于莲的诗句词作数不胜数,李白的“戒得长天秋月明,心如世上青莲色。”孟浩然的“看取莲花净,方知不染心。”白居易的“白日发光彩,清飚散芳馨。”李端“若问无心法,莲花隔淤泥。”皆是对莲花冰清玉洁、幽清雅致的描述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10-09

经幢:刻在石柱上的佛经
公元一世纪左右,佛教从印度通过不同线路传入我国,对中国人的思想、文化和物质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佛教的广泛传播在不同程度上对宗教建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产生了诸如经幢、石塔等新宗教建筑。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,经幢由几个不同的渊源融合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10-08

印象范梅艳
范梅艳女士是我同宗的宗亲小妹,亦是位香港著名爱国人士。祖籍姑苏,系北宋一代名相范仲淹嫡传26代孙。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结缘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后,数十年如一日,护持道场,亲近名僧,乐善好施,成绩斐然。
来源:范观澜 2018-10-08

居士入寺光有恭敬心可不够,还得懂规矩
国庆假期,很多居士会选择去寺院上香祈福,暂别尘世的喧嚣。寺院是佛门净地。佛陀教导四众弟子形仪应庄严整肃。内检其心,外束其身。动静举止,皆应如法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10-02

范观澜:弘一大师与泰州人的因缘
弘一大师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9-27

一缕幽香通三界 烧尽沉檀手自添
中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“鼎”。中国古代青铜鼎有烹煮食物、祭祀等用途,祖先倾其所有,向天祈福,求神灵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国家平安,但这同今人所见的香炉还是两码事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9-26

寺院佛钟的起源与意蕴
在万籁俱寂的清晨或黄昏,每当那悠扬的钟声响起的时候,便会使人产生一种清韵悠静的深远遐想,所以文人墨客咏钟的诗词,历来是很多的。唐人张继著名的《枫桥夜泊》,其中“夜半钟声到客船”一句,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9-14

黄复彩:我与桐城投子寺的因缘
我与桐城投子寺的相识,缘于上世纪一九九六年上海华东师大张某教授主编的《中华佛教史.安徽卷》的写作。对于一个并非科班的我,显然这是一次棘手的写作。但我偏是一个喜欢挑战自己的人,也是在这次的写作中,我发现了桐城投子寺,认识了一千多年前的投子大同禅师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8-14

怡西法师:当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宗旨和前景——《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研讨会》发言稿
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,当下,习近平主席提出“一带一路”的伟大构想,带来新契机。佛教文化交流的核心是佛教,文化是交流的载体。交流过程中,双方应互相充分了解和尊重,共同维系因信仰而建立起来的法谊。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7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