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中的慈悲

佛学慈悲是指常常善于关怀别人,替别人着想,并能体谅和包容别人。看见到天下所有的人,都感觉好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一样亲切,佛陀在《梵网经》里说:“世上一切男人是我的父老兄弟、一切女人是我的慈母姐妹”。老子说: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4-10

佛教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

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,本身就是伟大、富丽的文学作品。其中如《维摩诘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楞严经》特别为历代文人们所喜爱,被纯粹地为著文学目的而研读著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3-27

鸠摩罗什之后著名的翻译大家

鸠摩罗什的译业进行于西元401—413年间,主要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空宗龙树、提婆的学说。罗什之后,重要译师来者相继,主要经论不断译出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3-17

历史上像玄奘法师一样的人物

法显法师于西元399年,以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,涉流沙、逾葱岭,徒步数万里,遍游北印,广参圣迹,学习梵文,抄录经典,历时多年,复泛海至师子国(今斯里兰卡),经耶婆提(今印尼)而后返国。时年已八十岁,仍从事佛经翻译。他著有《佛国记》,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3-17

幸福只是一种感觉

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。一天,大弟子外出化缘,得了一担鲜桃,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。路过李家庄时,大弟子内急,就把桃子放在树下,然后找地方方便去了。回来时,见一大群人正围在树下吃桃子,大弟子大喊:“那是我的桃子,不许吃。”听到喊声,人们“哄”的一声散了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3-17

世界上有四种不同众生

老和尚看着弟子们,慈祥地说:“世界上有四种马:第一种是良马,主人为它配上马鞍,套上辔头,它能日行千里,快如流星。尤其可贵的是,当主人一扬起鞭子,它见到鞭影,便知道主人的心意,迟速缓急,前进后退,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,不差毫厘。这是能够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马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3-17

为他人着想的善心,便是最好的风水

赵子豪做生意发了财,花钱在郊区买了块地皮,修了栋三层的别墅,花园泳池很是气派,后院更有一株百年荔枝树,当初买地就是看中了这棵树,谁叫他老婆喜欢吃荔枝呢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3-17

给有福气的人看,人生不要太圆满

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,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,因为我体认到生命中的缺口,彷若我们背上的一根刺,时时提醒我们谦卑,要懂得怜恤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3-09

八种恩情,至死不能忘

父母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人,他们抚养我们长大,教育我们做人。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,呕心沥血,任劳任怨。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我们。出门在外,衣食冷暖,都在他们的惦记之中。父母恩情大于一切,我们要终身回报,莫要不孝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3-07

心活得安详,不要被观念束缚住

这个比喻得很好!鸟,表示我们的心,出笼就是解脱了,不为物累,不会被假相所束缚,这个鸟--就是我们的心,如果被假相所困住,就像鸟没办法出笼。简单讲:愈执着、愈分别,你那个鸟笼就愈坚固,怎么跳都跳不出来!别人随便一句话,就可以让他捆住十年,不得解脱,这叫作观念。我们最大的鸟笼在哪里?最大的鸟笼叫观念。什么叫做观念?缘起法不可得建立的妄想,那个叫做观念的妄想。

来源:大菩文化 2018-03-07